黑客团队北极星_极星黑客松
文字简介:
北极星指标认知:2门课+3本书+100多篇文章总结成果
我密集的看了2门增长课,3本增长和数据相关书籍,搜索了100多篇北极星指标相关的文章,最后提炼出了三篇北极星的理论篇:
什么是北极星指标+如何制定北极星指标+北极星指标的应用(构建增长模型)
本篇是小事儿增长 *** 论的第1篇——什么是北极星指标。该篇文章帮助你了解:
1.什么是北极星指标
2.为什么需要北极星指标
3.北极星指标有什么特点
北极星指标(N *** ,North Star Metric)也叫 唯一关键指标 (OMTM,One metric that matters),是指在产品的当前阶段与业务/战略相关的关键核心指标,该指标链接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最终服务与 业务的长期健康增长 。之所以叫北极星指标,是因为这个指标一旦确立,就像北极星一样,高高闪耀在天空中,指引团队向同一个方向迈进。
北极星指标,通过Facebook的案例广为流传。《硅谷增长黑客实战笔记》-“Facebook如何突破MySpace重围”有记载:
北极星指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我们做什么,都需要有一个目标和方向才不至于跑偏,同时我们也才能更明确我们当下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从以下5个方面讲为什么需要北极星指标:
之一,北极星指标关注的是整个公司层面的健康。
这个指标需要同时考虑用户价值与商业价值,追求的是相对平衡,而非强关注用户需求也非强关注商业收入,做好两者的平衡,才能实现长远发展。
第二,指引团队努力方向。
每个人对于同一句话同一件事都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如果能制定OMTM并让所有人聚焦于此,那将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第三,确定优先级。
在不同阶段或者不同目标条件下,同一件事情的重要紧急程度是不同的,而北极星指标能告诉我们现阶段最重要的事情。
第四,提高行动力。
如YC联合创始人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所说:“一旦你选定了你的目标,你便只有一件事情可以做,那就是努力达到那个目标。”
第五,指导实验,监测进度。
通过这个目标,你可以知道公司的现状,有针对性地上线各种增长实验,然后观察有无成效,如此反复。
(以上通过《硅谷增长黑客实战笔记》和《精益数据分析》总结)
举个例子
假设你现在是一个负责搜索的产品经理,针对于“iphone11视频"这个关键词,有以下2个搜索结果:
视频1:iphone11一分钟概览
视频2:10分钟带你了解iphone11
这两个搜索结果你会如何排序呢? 也许你可能会根据点击率高低来排序,也许会根据视频清晰度来排序,还可能根据用户的喜好来排序。
以上的 *** ,都不能说错,但是都不够好。在回答之前,如果你思考一个问题:你希望通过排序,来达到什么目的,也许你会有不同的答案。
如果你是谷歌搜索的产品经理,你希望用户最快获得好的结果,那么视频1的优先级高于视频2的优先级。
如果你是 *** 的产品经理,你希望用户花更多的时间看视频,那么视频2的优先级高于视频1的优先级。
如果你是 *** 的产品经理,你希望通过视频促进用户购买,那么带货效果好的视频排在最前面。
该栗子摘录自《 3个核心问题,帮你正确运用北极星指标 》
和所有的数据指标一样,北极星指标尤其需要符合 *** ART原则。
*** ART原则(S=Specific,M=Measurable,A=Attainable,R=Relevant,T=Time-bound)
对北极星指标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重要的是就是如何找到我们自己的北极星指标,欢迎移步“小事儿增长 *** 论的第2篇——如何制定北极星指标”
结合三篇理论,之后我会选一些产品按照 *** 论进行拆解,希望我们都能够将前辈们总结的 *** 论内化成自己的成长武器。
3步法制定北极星指标,明确工作方向
我密集的看了2门增长课,3本增长和数据相关书籍,搜索了100多篇北极星指标相关的文章,最后提炼出了三篇北极星的理论篇:
什么是北极星指标+如何制定北极星指标+北极星指标的应用(构建增长模型)
本篇是小事儿增长 *** 论的第2篇——如何制定北极星指标。该篇文章将会详细讲解北极星指标制定的 *** 论,并结合两个案例进行实际应用说明,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任何指标的制定都离不开业务本身属性,所以,最重要的,我们要理解我们的业务,知道我们的业务价值所在,并据此来找到一个合适的北极星指标指导我们的业务发展和团队协作。
但是在制定指标之前,我们需要问自己两个问题:
1、我们的产品是否达到了PMF?
PMF(Product Markit Fit):产品市场契合,指我们的产品的确被用户所需要,且能够长时间解决用户的问题被用户持续使用。若产品未达到PMF,说明产品的定位或价值可能是有问题的,不被市场和用户所需要的产品,没必要做增长。(PMF并非这里要讲的重点,不再赘述,后面会单独出一篇文章来讲)
2、我们现阶段的增长重点是什么?
了解我们产品当前的基本情况,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制定北极星指标。可以结合我们产品生命周期来考虑:
当然,不同产品会有自己的特点,不可一概而论,上面仅用于增加理解。
确认过这些之后,便可以着手制定北极星指标了。那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靠谱的备选指标到底是怎么来的呢?除了拍脑袋之外,有没有科学的分析 *** 来帮助我们全盘考虑?
一张图get北极星指标实操 *** :
下面会结合该图具体展开说明。
北极星指标连接商业目标和用户价值,形成闭环正向循环,最终服务于业务的长期健康增长。
如Google,以搜索量为北极星指标
但若以短期广告营收为北极星指标则无法关注用户价值,打破闭环
(该例子来自三节课《全栈用户增长专家培养计划》)
标准1:你的产品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这个指标是否可以让你知道你的用户体验到了这种价值?所谓核心价值就是产品为用户解决的痛点和满足用户的需求是什么。比如,对于一个投资应用,其核心价值就是投资,所以这个北极星指标应该和用户进行投资有关。对于一个约会应用,其核心价值是约会,所以北极星指标应该和用户完成约会有关。北极星指标最终应该是用户成功体验了产品价值的指示灯。
标准2:这个指标能够反映用户的活跃程度吗?
MySpace以“总注册用户数”作为北极星指标,就是一个累积的静态指标,没有反映出用户当前的活跃程度。日活跃用户数、周活跃用户数和月活跃用户数,像这样的指标会好一些,但是对于“活跃”的定义也要深入思考,不仅仅要看用户是否持续登录,也要看用户是否完成了使用产品的“关键行为”。
标准3:如果这个指标变好了,是不是能说明整个公司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北极星指标应该可以从宏观上反映出公司的经营状况,即使你不看其他细节,只要看一眼这个指标,就可以大体上知道公司发展的趋势。比如,对于Uber来说,如果只是把注册司机数作为北极星指标,显然就忽略了乘客这一方面,仅仅是注册司机变多而乘客数没有跟上,并不一定说明Uber的生意变好了。因此Uber的北极星指标应该能够反映司机和乘客的供需平衡,因此“总乘车数”就是更为合适的一个指标。
标准4:这个指标是不是很容易被整个团队理解和交流呢?
北极星指标的定义更好不要太复杂。一般来说,建议选一个绝对数作为北极星指标,而不是比例或百分比,比如,“总订单数”就比“订单额超过100元的订单比例”容易理解,也更便于各个团队之间协作和交流。
标准5:这个指标是一个先导指标,还是一个滞后指标?
比如,SaaS公司可能会使用月费收入作为北极星指标,这不是一个坏指标,但是它却是一个滞后指标,因为有的用户很可能已经停止使用几个月了,却还在付月费。在这种情况下,“月活跃用户数”可能是一个更好的先导指标。先导指标的好处在于可以让你提前看到问题,尽早行动。因为等到用户已经停用产品几个月之后,取消了产品订阅,此时你再想挽救,往往就太迟了。
标准6:这个指标是不是一个可操作的指标?
简单地说,如果对于一个指标,你什么也做不了,那它对你来说相当于不存在。下面给大家举几个北极星指标的例子,如表2-1所示。
可以看到,上述的几个北极星指标的例子都是绝对值,可以反映出用户的活跃度,代表了产品最核心的价值,同时可以指示公司的宏观经营状况。
最后,不要苛求完美,不要试图一步到位,寻找北极星指标也不是一道只有唯一解的数学题,很多指标之间都有相关性,选择哪个并没有本质区别。你的目标是为你的团队找到一个最适合现阶段的聚焦点,让大家在日常工作中能够齐心协力向一个方向前进。
毕竟,任何 *** 论都是为了帮助你更好地达成目标。不管是北极星,还是南极星,只要能引导我们走到终点,都是好星星。
(以上标准节选自《硅谷增长黑客实战笔记》)
根据6个标准进一步筛选出了最终的北极星指标,但也需要注意:
之一,不可操之过急。
寻找北极星指标并非一蹴而就,对用户和产品理解都需要时间。
第二,北极星指标并非绝对唯一。
许多指标之间都存在相关性,在公司的一定阶段,都可以作为北极星指标。
第三,因时而变。
北极星指标代表了公司的战略方向,变动周期应该是以“年”为单位,所以也需要随着公司不同阶段的战略变化和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北极星指标。
第四,考虑加入重要辅助指标和反向指标。
如果发现单一指标不能全面体现公司的经营情况,可以考虑加入重要的反向指标作为“制衡指标”(电商:北极星指标=GMV,辅助指标:订单量,反向指标:退货率),既然有指引方向的作用,那方向一定要一致,所以要尽量控制指标数量,越聚焦越好。指标也不可选太多,指标太多,容易变得不知轻重;指标太少只有一个,容易变得视野狭隘,盲目前进。
第五,有可能制定不合理。
要时刻关注所制定的指标是否真的为公司带来正向反馈,能够引导业务稳步发展,若有问题,要及时审视制定的北极星指标是否真的合理,并迅速调整,不可掉以轻心,以为有了指标就万事大吉了。
第六,不能太过依赖北极星指标。
有的时候我们太过关注一个点,反而会忽视另外一个点。往大了说,可能会忽视市场变化,太过依赖北极星指标,还是要清楚得知道北极星指标存在的意义,是知道我们当前业务的发展,而开拓新的业务,我们可以有目标有指标,但和该指标可能不同。所以,不仅要关注北极星指标,也应时刻站在战略高度看风向。
接下来看两个案例帮助加深理解
之一步,分析商业目标和用户价值
百度知道的商业目标是可持续的广告营收,用户价值是获得有价值的回答。
找出商业模式和用户价值闭环中各个环节的指标,作为北极星指标的备选指标
第二步,6个标准筛选指标
通过6个维度的评估,回答量、用户数、收入三个指标在一个或多个维度的评估上存在不确定性,而 优质回答量 在6个维度的评估上均符合要求,因此是最适合百度知道的北极星指标。
之一步,分析商业目标和用户价值
百度网盘的商业价值是可持续的会员收入,用户价值是使用便捷的云存储服务。
找出商业模式和用户价值闭环中各个环节的指标,作为北极星指标的备选指标。
第二步,6个标准筛选指标
通过6个维度的评估,付费服务项目数量、用户数、收入三个指标在一个或多个维度的评估上存在不确定性,特别是付费服务项目数量基本都不符合。而 文件操作量 在6个维度的评估上均符合要求,因此是最适合百度网盘的北极星指标。
(以上两个例子来自 《3个核心问题,帮你正确运用北极星指标》 )
若有兴趣,可查看更多案例:
1、增长案例:为知识星球制定北极星指标
2、LinkedIn 中国区增长产品负责人宋夏:北极星指标如何驱动用户增长
3、制定北极星指标和构建增长模型—拼多多
如果现在你已经能很好的制定北极星指标,欢迎移步“小事儿增长 *** 论的第3篇——构建增长模型”
结合三篇理论,之后我会选一些产品按照 *** 论进行拆解,希望我们都能够将前辈们总结的 *** 论内化成自己的成长武器。
什么是北极星指标?
北极星指标简单理解为公司制定的发展目标,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目标。叫“北极星”指标,就是寓意要像北极星一样指引公司前进的方向,在公司制定目标时一般需要符合 *** ART原则,具体指具体(Specific)、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可实现(Attainable)、相关性(Relevant) 、有明确的到2022年,期限(Time-bound)。
公司在成立时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公司一般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其中有限责任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由五十个以下的股东出资设立,每个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
股份有限公司(Stock corporation)是指公司资本为股份所组成的公司,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股份公司产生于18世纪的欧洲,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状况不仅要向股东公开,还必须向社会公开。
其实,在平时公司可以按照不同的形式进行划分,比如根据公司内部管辖系统而划分;根据公司的国籍而划分;根据股东所承担的责任形式不同而划分;根据公司的信用标准不同而划分;根据股东对象不同和股票能否 *** 而划分等。
拓展资料
为什么要定北极星指标
梁宁在得到的课程《增长思维30讲》讲到,任何一个系统都包含三个构成要素:目标、要素和连接,目标不同决定了你需要的资源和要素不同,也可能决定了最终的结果。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有没有目标,有什么样的目标(或大或小),就这一点很多程度已经注定了结果是什么,所以说目标坚定、模式清晰、执行坚决,才能够让你持续增长下去。
《精益数据分析》中说到如果创业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一定是专注。意思是产品的不同阶段,总有那么一个指标,值得你关心它胜过一切。同时跟踪多个指标很了不起,却也是你失去专注度的不归路,只有把整个公司拧成一股绳,朝着同一方向使劲可能是最快的 *** 。
《硅谷增长黑客实战笔记》提到北极星指标的几个作用:
北极星指引公司发展方向,所有工作都是由此展开的
北极星指标可以帮助大家明确任务的优先级,不然在公司运营上可能会导致胡子眉毛一把抓,无法集中火力抓住重点
提高行动力,一旦选定你的目标,你只有一件事可以做,努力达到目标。
在大多数公司里,衡量产品团队工作质量的指标是业务数量,而不是业务的最终效果。企业如果没有以业务效果为核心驱动力的文化,那么产品团队很难对业务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没有北极星,就不可能有产品驱动业务发展的企业。
什么是“北极星指标” + 8个步骤如何发现北极星指标
如果您想挖掘更大化增长潜力,那么你需要了解并利用北极星指标。为了长期发展,任何一家公司都需要制定长期发展战略。
“增长骇客”通常指公司业务的快速增长,当然,其中核心是您要知道如何长期留住客户,即保持长期留存,并将战略重点由市场营销转变为运转良好的机器。
您的“北极星指标”应该是您增长策略的核心。
最近,我在一位客户的战略研讨会上注意到,客户对“北极星度量标准”一词仍然非常陌生。
在本文中,我将解释什么是North Star Metric,以及如何为您的公司找到功能强大的North Star Metric,从而为整个公司赋予新的关注点和活力。
什么是北极星指标?北极星指标(N *** )是公司用作其增长重点的指标。此数字最能反映贵公司为客户带来的价值。此外,North Star Metric还为您的公司的长期增长和短期增长提供了指导。
著名的北极星度量标准示例如下:
在下面,我列出了更多有关北极星指标的示例。North Star Metric背后的想法是,如果您的公司为您的客户带来更多价值,那么您公司就会保持正增长。假设是,如果您的客户获得了很多价值,他们将停留更长的时间,购买更多的产品,并将更多的朋友推荐给您的公司。
因此,如果您的N *** 在增长,则您的业务在各个方面都会增长。
“收入”是可怜的北极星指标。收入是客户支付的价格,而北极星指标则是客户以该价格获得的价值。作为N *** 的营业额的危险在于,您更关心短期内从客户中提取尽可能多的钱,而真正感觉到价值的客户从长远来看可能会付出更多。恰恰应该反过来说,北极星指标的增长带来了更多的收入,是这样的因果关系。
北极星指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为您的公司提供帮助:
您的北极星指标与一项指标(OMTM)有什么区别?我经常看到人们将“北极星指标”和“唯一核心指标” OMTM混淆了,这是可以理解的!甚至许多著名的博客和公司都犯了这个错误。
以下是“北极星指标“和“唯一核心指标”的定义之间的区别:
因此,您可以看到,“重要指标”与“北极星指标”之间有四个主要区别:
良好的北极星指标符合以下八个条件,否则可能会出错:
如何分八步制定北极星指标
我想让您轻松快速地开始使用我在这里分享的信息。因此,我想在下面分享一些示例,以启发您选择北极星指标。
大型知名公司的North Star Metrics示例有哪些?
适用于电子商务,平台和B2B初创企业的North Star Metric示例
Facebook的北极星度量标准通常令人困惑。从一开始,扎克伯格就使用“每月活跃用户”(MAU)作为北极星指标。原因是Facebook是一个如此多功能的平台,以至于他们很难更加具体地了解自己的North Star Metric。
人们经常对此感到误解:Facebook的北极星指标不是“10天内有7个朋友”:这就是他们的“Aha!moment”。这是用户看到平台附加值的时刻(“啊哈,现在我明白为什么这样做有用!”),因此很可能有人长期留住客户。这是一篇关于这种混乱的不错的文章,《How Facebook’s “7 friends in 10 days” got everyone confused about correlation and causation》。
Spotify的增长负责人Mayur Gupta表示,Spotify的“北极星指标”是“花费的时间”。
Spotify的N *** 有什么优点?
GO-JEK是印度尼西亚的踏板车共享平台。GO-JEK的North Star Metric是“开始的旅程数”,因为它完美地包含了平台为用户提供的价值:始终将踏板车提供给您。《GOJEK’s Growth Story: The Secret Behind Our Hypergrowth》 在本文中,GO-JEK成长团队解释了他们如何应对成长黑客。
长期以来,LinkedIn的“北极星”指标一直是“给予的认可数”,因为它证明了用户彼此之间建立了联系,因此用户取消其个人资料的可能性较小(因为它具有很高的价值),并且该平台为 *** 人员提供了更多见识。
不幸的是,很快就发现代言人是伪造的,并且该N *** 不能为日常活动的平台提供帮助。在Microsoft接管之后,LinkedIn选择以Facebook的N *** 为例,并选择“每月活跃用户”。
亚马逊将“每月购买次数”作为其北极星指标。这是电子商务北极星指标的逻辑示例。
AirBnB的北极星指标是“预订的夜数”,因为它完美地结合了预订者和出租人的价值,因此是平台的良好北极星指标。
Slack的“北极星”度量标准是“发送的邮件数”或“每日活跃用户(DAU) ”,但在线资源未提供明确的答案。
就个人而言,我想说“日常活动用户”将更适合于消息传递软件,因为目标不一定是人们发送大量消息,而是尽可能有效地发送。这可能意味着您发送的邮件很少。
作为北极星度量标准,Quora拥有“已回答的问题数量”,非常适合其为全球知识共享提供平台的使命。如本例所示,您的N *** 也可以很好地表达您作为公司的使命/愿景。
优步的北极星指标是“每周骑行次数”,对应于Airbnb的N *** 作为双向平台;您的买卖双方都必须从您的平台中获得价值。
在接受Intercom的播客采访时,Hubspot的增长副总裁Kieran Flanagan说,Hubspot的北极星指标是“每周活跃团队的数量”,因为它们更侧重于团队而非个人。
Whatsapp的North Star指标是“发送的邮件数”,除了活跃用户数之外,它还根据使用情况直接提供发言权。
随时提出您的问题,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增长思维》
文/美遇生活美学
所谓增长能力,就是持续做出正确决定的能力。梁宁老师曾定义了增长框架:一横一纵。一横是设计模式、优化组织、借助势能、跨越周期,推动人和企业从零开始,步步向前。一纵是破局点,加杠杆,做分形,稳扎稳打,从一到万。
把视角从“获客”转移到“供需平衡”,是一名增长黑客跃迁为增长官的必经之路。本书中,作者李云龙老师对增长的概括是:以供需分析为基础,从用户全生命周期寻找增长点的 *** 论。核心模型如图1所示。本书的核心内容,就是对这个模型的细化拆解,让大家找到“产生增长 *** 的 *** ”。
这个模型的核心是啊哈时刻,它是一个增长圈的通识概念,指的是一个产品让用户感受到它的最强价值感的那个时刻。一个产品,只有存在啊哈时刻,才有了驱动用户增长的引擎。在增长八卦模型的外圈,把用户的生命周期拆解为8个部分,它们分别是:认知、接触、使用、首单、复购、习惯、分享和流失。而内圈则是分别对应这8个部分的供给策略,即从产品提供方的角色出发,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提升外圈每一个环节的效率。将各个环节的效率提升整合在一起,对产品来讲,这就是整体的增长。
本书的重点就是对增长 *** 论的不断细化拆解。结合大量的案例,力图打造一个给增长官们的增长检核清单。本书讲的更多的是实操性的增长框架,主要偏2C的增长模式,李云龙老师将其定义为八卦模型。目标是让用户体验到啊哈时刻,也就是说产品让用户怦然心动,撩起了他(她)购买的欲望。
八卦模型定义了产品的生命周期,包括了:
1.认知。通过打造品牌来实现增长。打造品牌需要先做好产品定位。多说一句,PMF(产品和市场的匹配性)是个关键,需要通过mvp来进行验证和迭代。
2.接触。需要建立推广渠道,对于2C而言就是流量上做文章,通过回赏,助力,榜单,和拼团等方式获得裂变流量。
3.使用。让用户产生购买行为。做好行为三角,客户自来。购买行为的三角:动力因,触发器和能力。
4.首单。排除用户的顾虑。从信任和价格方面入手。信任手段包括:品牌承诺,用户体验和第三方背书。价格方面,运用行为经济学知识来设计价格体系。
5.复购。增加替换成本,另外从提升用户满意度,提高需求满足率,帮助用户成长,建立会员价值,利用 *** 效应等方面提高用户复购。
6.习惯。设计增强回路,让用户上瘾。
7.分享。让用户分享,实现品牌传播。
人愿意分享的场景有以下三种:
主动分享:你的产品,使他感受到了价值,产生了愉悦,从而带动了他的自发转化。
社交货币:你的产品,能让他和亲朋好友之间产生社交互动。
利益 *** :你的产品,对他有好处;或者他帮你宣传,能从中拿到好处。
8.流失。利用损失厌恶心理,减少用户流失。
作者对于这些模型匹配了大量实战案例进行了讲解并希望读者通过刻意练习来掌握这些增长手段。
破除关于增长的三个误区。:
a.增长不是只有AARRR模型,根据自身业务场景,你也可以探索不同的增长路径。
b.所有增长工作最终都该是数据驱动的,但非互联网公司在理解了增长底层思维的基础上也能做增长。
c.裂变会带来增长,但它远非增长的全部。增长还需要关注用户的全生命周期。
在具体上手增长之前,你至少有三个问题要考虑清楚。它们分别是PMF(Product Marketing Fit,产品–市场匹配)、增长战略和北极星指标。
在增长体系里,PMF是实现增长的之一个前提,它决定了你的产品是否成立以及你要不要做增长。对一个公司而言,根据其业务类型以及周期阶段,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节奏。一般来说,无论是创业公司,还是在公司内部探索新的项目或者新的产品线等,一个完整的商业项目都需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1)种子期,也就是从项目的想法诞生,到这个项目被证明可以存在,这是从0到1的阶段;(2)成形期,这是项目从1到10的阶段;(3)成长期,这是项目从10到100的阶段。这三个阶段的顺序不可以颠倒,一定是一步一步来的,而这三个阶段也各自有它们的节奏。
PMF解决的就是从0到1这个种子期阶段的问题,它会确定产品是否适合市场。好产品才是增长的前提。增长思维不是用来解决项目从0到1阶段的问题的,它是从成形期和成长期入手,解决公司如何快速成长以及大规模获客的问题的,并且两个阶段的策略、侧重有所不同。也就是说,在我们的商业模式、产品已经被验证且成形之后,我们就可以利用增长手段对其进行放大了。如果没有验证PMF就开始做增长,那会非常危险。
PMF分为三种。
之一种PMF,是用更好的产品体验来满足一个已有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市场已经切实存在并且被明确定义了,但是目前满足这个市场的产品的用户体验仍不够好,并且用户(无论他们是否觉察)在寻找额外功能或者更加便利的使用方式,以解决他们的问题。
第二种PMF,是用一个产品来满足一个已经存在但部分需求未被满足的市场。初创公司在这个市场中抓住了一个细分市场,直接推出产品,满足了这个细分市场用户的需求。
第三种PMF,是用一个产品来创造出一个新的市场。做这类产品无疑会遇到重重障碍,因为在产品诞生之前,用户不知道自己是否需要这种产品,因此需求是不存在的,市场也是不存在的。
很多初创企业会采取以上三种PMF的综合形式。为什么要把PMF分成三类呢?因为定义好了产品所属的PMF,你才能明白应该把焦点放在哪里。之一种情况涉及的产品,需要有非常优秀的用户体验和比较重的营销推广投入,以此抢占市场份额;第二种情况涉及的产品,需要保证它能够在发展过程中仍然服务于核心用户,但在营销推广方面它需要更精细的策略,因为新用户往往被推荐和折扣这类推广活动吸引来;而第三种情况涉及的产品面临的独特挑战在于,它不但要提供一种有价值的用户体验,还要首先说服用户去体验它。
验证PMF,越快越好
我们明确了PMF是创业成功的之一步,也是做增长的之一个前提。所以,当项目处于种子期,你的工作重点就是找到你的PMF。PMF可以通过MVP(Minimal Viable Product,最小化可行性产品)来测试,MVP即通过一个最小化的、可以满足核心需求的产品来测试市场的反应。MVP的概念来自精益创业,其背后的核心原则是降低时间成本。
增长战略
驱动增长的动力因,也就是判断行业处于什么时间节点,该如何掌控后续的增长节奏。
驱动增长的动力因通常拆解为红利、管理和创新三部分。
如果一个行业处于红利期,那最重要的战略就是投入所有资源,快速占领市场份额。这时候增长的效率是最重要的,你要尽可能地攫取红利。管理驱动是指从内部挖掘管理的潜力,提升效率,从而带来增长。很多大公司都是管理驱动的,现在的商学院很多也都在讲如何通过管理驱动实现增长。
创新驱动适用于处在时代变革、行业变革期的企业,企业越大,你离你的失速点越近。这个时候,红利已经没有了,管理已经做到极致了,“之一曲线”已经接近失速点,企业需要跨越到“第二曲线”。在这个时候,跨越只有通过创新的方式才能实现。
所以,做增长要先在战略层面思考,确定增长的节奏,然后你才需要找到增长的 *** 。
战略的价值在哪里?战略代表了我们对商业趋势的判断,再好的战略,也只能增加成功的概率。可以说,世界是“概率的”,不是“因果的”。
北极星指标:如何有效衡量增长?
做增长的第三个前提,是要先确定如何衡量增长,也就是找到北极星指标。这个概念由肖恩·埃利斯在《增长黑客》中提出,现在它已经成为行业通用词汇,北极星指标即在纷繁的产品世界里照耀着我们走到终点、杀出重围的指标。它是产品成功的关键指标。产品通过解决特定用户在特定场景下的特定需求而创造营收,北极星指标描述了解决需求与创造营收之间的重要联系。整个组织的增长都应该指向统一的北极星指标,这有助于减少内部沟通成本,集中资源,利出一孔。
找到企业的北极星指标,是做增长的第三个前提,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在任何一家商业公司,北极星指标都有以下三个重要作用:之一,做增长涉及公司运营的方方面面,没有一个明确的指标指引,公司很容易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无法有效地集中火力,抓住重点。北极星指标能够清楚地表明产品在未来需要优化的内容以及可被传达的功能点;第二,公司达到一定规模后,一个共同的目标可以帮助团队把目光调整到同一个方向上,并且明确任务的优先级;第三,最重要的是,北极星指标使产品对结果负责。
怎样才算是好的北极星指标?北极星指标需要包含两个部分:(1)该指标包含了对产品愿景的阐述;(2)该指标能够用来直接衡量现有的产品策略。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商业模式设立指向最终结果的北极星指标。
对任何一个企业而言,北极星指标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时期的北极星指标不尽相同,企业需要在业务实践中不断调整它。
1.MVP阶段(创业初期):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产品是否被用户需要,通过访谈或者观察来判断产品的价值,这时候我们需要定性分析,而非某个具体指标。
2.增长阶段:产品处于快速增长期,这时候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留住老用户,吸引新用户。重要的指标就是留存率、复购率、引荐系数等。
3.营收阶段:这个阶段的产品已经相对比较成熟,我们考虑的重点就变成了如何赚更多的钱以及如何规模化。我们关注的重点成了LTV(Life Time Value,用户生命周期总价值)、CAC(Customer Acquisition Cost,用户获取成本)、渠道分成比例、渠道用户赢利周期、成本等。
设立北极星指标可以参照目标管理的通用原则“ *** ART原则”,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S=Specific(具体的),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即要切中特定的工作指标,不能笼统。
2.M=Measurable(可衡量的),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即指标是数量化或者行为化的,验证这些指标的数据或者信息是可以获得的。
3.A=Attainable(可达到的),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即指标在人们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要避免目标过高或过低。
4.R=Relevant(相关的),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即实现该指标与其他目标有关联。
5.T=Time–bound(有期限的),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日期。即完成指标要有明确的时间限定。
总体而言,北极星指标必须和你现有的业务联系起来。如果原有的指标不再能反映业务的健康度,那请你果断地寻找替代它的新指标。产品的核心价值、公司的战略方向、产品的生命周期,这三点是和设立北极星指标息息相关的维度。
啊哈时刻:驱动用户增长的支点
啊哈时刻是什么?
它是用户发现产品内在价值,并形成黏性的那一瞬间。一个产品没有啊哈时刻,就无法驱动用户增长。在增长思维中,啊哈时刻就是指新用户在体验产品初期发现产品价值的时刻,一旦新用户找到了产品的啊哈时刻,他就有可能留存下来。也就是说,啊哈时刻就是你的用户发现产品内在价值,并形成黏性用户留存的那一瞬间。一个公司或者一个产品想要实现增长,必须找到自己的啊哈时刻。即便是一些看起来很传统的公司和产品,它们也应该具有带来啊哈时刻的某种特质。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阶段产品的啊哈时刻也许并不一样,不同用户群体感知到的啊哈时刻也可能不一样,产品方需要做的就是找到那些可以放大给最多用户群体的点,然后围绕它们展开增长。这其中的逻辑是这样的:不是这个产品所有的功能点都能成为啊哈时刻,但如果没有啊哈时刻,我们是找不到驱动用户增长的支点的。
判断产品有没有啊哈时刻的几个 *** 。
之一个 *** 是“快来钱”。在做批量增长之前,你总有办法让你的产品被极少数的人使用到,哪怕这些人是你的亲戚朋友。在把产品放出去之后,你可以从下面三个点来考量。
1.快,你的用户增长是不是比较快;
2.来,用户是不是主动来的;
3.钱,用户愿不愿意为此付钱。
如果对以上三点的回答都是肯定的,我们就可以说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好的产品雏形了,其未来的商业闭环是可能成立的,这时你就可以着手设计它的增长战略了。如果其中至少有两个点还没有实现,那你就应该继续打磨这个产品。
第二个 *** 是“不可或缺性调查”,大家请看图3中的调查问卷。
这个 *** 适用于你已经有了一部分基础用户的情况,给这部分基础用户做一个调查,你就可以看到其中重度用户有多少。你可以衡量两个维度。之一个维度是有多少用户参与你这个调查,其人数占总用户数的比例是多少?因为愿意参与调查活动的用户已经可以算活跃用户了,大量非活跃用户不会在调查问卷里告诉你他不喜欢你的产品,他们根本不会参与调查。第二个维度是参与调查的用户里有多少用户真的会感到非常失望?
第三个 *** 就是评估用户留存率,这是一个比较定性的 *** 。我们通过观察自己的用户留存率,可以判断产品是否具有让用户割舍不了的啊哈时刻。如果大量用户可以毫不犹豫地离开你,只有两种可能:之一种可能,你吸引的这些用户不是产品的精准用户;第二种可能,他们是你的精准用户,但是你提供的产品不具备让他们留下来的啊哈时刻。通过用户留存率来判断啊哈时刻,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能力。
如何创造啊哈时刻?
与用户大量交流;快节奏地实验;观测更大要素。
流量=自有流量+赢得流量+购买流量。
可以用来搭建自有流量的平台:腾讯系(最有利于变现)、头条系、阿里系、百度系和知识星球系等。
赢得流量的方式:裂变、分销、拼团、分发、SEO、免费、产品自生。赢得流量的核心:形成逻辑闭环,工具化。
购买流量的考量维度:规模、成本、效率、精准度、可追踪性。购买流量的核心:形成增长飞轮。
使用是指用户执行了关键行为。而关键行为要能明确体现出用户对产品的价值认知。拟定用户关键行为的时候,你可以从这些维度考虑:
(1)根据用户的交易行为划定;
(2)根据能够影响广告收益的行为划定;
(3)根据非交易类行为划定;
(4)根据供给侧行为划定。
使用的 *** 论:行为三角的模型。
(1)动因:排除动因偏差; *** 和加强动因,包括:对比效应、环境压力、标杆效应、利他效应、59秒效应、角色 *** 、制造稀缺。
(2)能力:降低门槛;能力的6个维度:时间、脑力、体力、金钱、环境阻力、熟悉程度。
(3)触发物:头脑里的触发(品牌的作用);场景的触发(流量的作用)。
喜欢会克制,爱就会放肆
复购是我们用户周期增长模型的第五部分。虽然同样是购买产品,但首单和复购的意义完全不同。因为用户可能因为各种偶然的 *** 和冲动,给了你的产品一个首单。但是复购一定是基于更为复杂的心理基础。
获取一个用户的成本,我们不能单单从他的首次购买去衡量,而是应该从其整个生命周期去衡量:LTV/CAC。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生意从流量生意变成超级用户生意,那么我们就必须要考虑复购。
在这个部分,我们的核心 *** 论模型是“增加替换成本”:一个产品的替换成本越高,用户二次购买产品的可能性也越高。从很多产品上,我们找不到用户不买竞品的理由,他们却还在奇怪用户为什么不买自己的产品。其实用户是很不愿意替换自己买过的产品的,但你要给他一个不买竞品的理由。你的理由,就是替换成本。
当新产品的价值覆盖掉替换成本的时候,用户就会选择替换产品,也就是下面这个公式:
新产品价值=旧产品价值+替换成本。
所以,想要用户实现复购,你就必须增加他的替换成本。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增加替换成本,实现复购呢?更加细化的 *** 论如图4所示。
增长之一性原理
“增长思维”之一性原理,它也有一个模型图,可以帮助我们把增长思维这本书整体贯通下来
两个隐含假设是资源稀缺和群体可预测。基于此,增长之一性原理是:生存竞争,用进废退。这就是进化论的基本思想。
那么是什么在生存竞争和用进废退呢?是增长实验。如何产生大量的实验呢?这就是模型的最上一层——增长八卦模型。所有产品与用户的关系都可以用这8个环节来囊括。
不同阶段企业的增长实践
基于增长的之一性原理,如果一个企业想把增长做好,以下几个细节是尤其要关注的。
之一,增长文化。增长文化≈实验文化。如果不断地进行实验,企业就会有两个特点,一是企业需要不断创新,二是实验失败的可能性也很高。所以公司里做增长的人要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只是循规蹈矩或者只知道抄袭别人的点子的人,是做不好增长的。而创新和实验,失败率是很高的。对抗实验失败的利器就是实验频率,越多次地进行实验,成功的可能性就会越大。
第二,例会制度。承接企业实验文化这个点,例会制度就显得尤其重要。如果可以的话,你更好每天都花几分钟分析一下过去一天的增长实验的效果,更好在一周之内开一次例会。员工要对照着指标和目前正在进行的增长实验,分析得失和提出改进建议,同时用头脑风暴的方式想出新的实验。
第三,数据化。增长黑客最初是来自互联网公司的。稍微大一些的互联网公司做增长都要实现数据化,通过各个重要指标的数据变化来分析问题所在,同时,所做实验的效果也要反过来通过数据去验证。这样你才能更好地驱动企业长期增长。
不同阶段的公司对增长这件事的侧重点其实也是不同的。
1.早期创业团队。如果你的公司是早期的、不到30人的创业团队,你可以成立一个1~3人的增长小组,更好是由CEO牵头。按照增长思维去实验增长,更大化地利用现有资源,尝试那些低成本的增长方式。低成本的增长方式往往具有不可控和时间长的特点,对于起步公司比较适用。同时你要在公司里打造增长文化。
2.创业初期30人以上的公司。更好有5人左右的增长团队,团队成员要能渗透到各个业务板块,可以从用户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干预,而不仅仅是获客端。这时候的公司应该有不少的业务板块和方向了,公司应该挑选改善后可以带来更大收益的板块,全力投入进去,单点突破。
3.大型企业/成熟企业。这时候你要系统地建立增长团队,更好根据不同的阶段建立分部门的增长团队,进行专业化运作,比如有的部门专门负责用户分享,有的部门专门负责复购。同时搭建数据系统,让增长系统化。
开始做增长之后,你可能在之一步,通过一些运营 *** 的改善,在大面上看到了增长的效果,但这很有可能是摘掉了“低垂的果实”,把你的增长水平从20分提升到了60分,但是你如果想提升到80分、90分,去摘取树头的果实,没有数据的精细化运营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即便是传统公司,你也要想办法将自己的增长实验数据化。
如果用一句话来汇总整个增长思维模型,可以这样描述:以啊哈时刻为中心,拆解用户生命周期的整个过程,找到可以改善的点,通过数据化实验,不断迭代,以完成北极星指标的过程。